当前位置: 文化 > 名家大作 >正文 当前位置: 名家大作

安频:梁山宋江非好汉

来源: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    时间:2023-01-05
字体:

【引子】二十多年前,电视剧《水浒传》在央视一套播出后,万人空巷,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宋江的猥琐、献媚的形象令广大民众厌恶。为什么宋江是这样一个人呢?根本的原因是他的功名之心太重,这便导致了梁山事业和宋江个人的悲剧。

追根溯源,宋江的性格具有复杂性、矛盾性,假借“忠义”之名,制造矛盾、灾难。这种思想根源,是受那个时代影响的。他追求“显亲扬名”“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等社会名誉,反被这样的功名心毒害了。剖析宋江,研究他与梁山英雄们的悲剧,应该会有收获。


一、“功名”心的深刻影响

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无一不受到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他的行为、受的教育均会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宋江汲汲于功名利禄,从他的言语和作者施耐庵的心理描写中可以得到“确认”。《水浒传》介绍宋江时说他“学吏出身”,“自幼学儒,长而通吏”。“自幼曾攻经史”“幼读经书明礼义”,并且在其他的叙述段落中宣扬“忠君孝亲”“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等封建时代的儒家思想。

小说里的宋江出身是下层小地主阶层(《水浒传》里说宋江家有庄园,有“大小庄客”、“身边有的是金银财帛”等等),在郓城县县衙做押司。宋江的家庭条件比一般老百姓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还系统地接受过儒家文化的教育,在家讲孝道、在外讲忠义,因为长得黑,所以被人称为“孝义黑三郎”。他会写文章、爱舞枪棒,是一个文武双才。在他落草梁山后,凭借文武能力占据了第一把交椅。

他“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根据推测,他大约想用自己的能力去做官,从而达到“显亲扬名”的目的。功名心是他人生的根本追求,也正是这个追求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他的假仁假义、拉帮结派,不是为大众谋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得失荣辱。他缺少那种魄力、那种天下情怀,从一开始就是混进革命队伍的“自私者”。加上他搞一言堂、玩阴谋、迷信“招安”,结果断送了梁山队伍的发展前途。


二、理想与现实背道而驰

宋江自诩有经邦济世之才,却屈居人下,只能做一个县衙的小吏,心中显然是不满意的。他期盼在有生之年靠着正道得到“功”和“名”。

譬如他在浔阳楼题反诗之前,作者施耐庵有一段心理描写:“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功又不成,名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这里的“功”“名”与浔阳楼反诗中的“凌云志”,均是指他的人生终极目标,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等。人生终极目标决定了他为人处世的方向与方法。他不愿意一辈子做刀笔小吏,尽其所能积蓄力量,幻想以后“显亲扬名”。然而污浊的北宋官场贿赂公行、奸臣当道,裙带关系严重,有才能的下层地主和知识分子想要“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根本是做梦!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宋代“为官容易,做吏最难”“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没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宋江是一个有道德标准的小吏,不会以害人为前提而爬上高位的。他选定的途径是鼓兢业业地工作,虽然屈沉下僚,晋升无门。他对自己的理想没有丝毫改变。

清初的文人金圣叹对宋江持全面否定的态度,说“其罪浮于群盗一等”、“宋江通天之罪,作者不能为之讳也。”他认定宋江是乱臣贼子,亦没有人格人品。宋江后来接受招安,是投降派。投降派注定没有好下场!而且,干什么事都一样。这样的人哪里有什么革命性?分明是奴才!


三、接受招安满盘皆输

他仗义疏财,广交江湖好汉,闻名山东河北,人称“及时雨”。但这只是“留得一个虚名”。这个“虚名”不能达到他“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理想。

他惹上官司,亦是因为功名心太重。你看,那些江湖好汉来寻找宋江,不过是为了寻求一个小吏的保护。这些人或是被官吏、地主欺压而无处容身,或是杀人逃难而惹了官司。宋江出于江湖义气保护这类人,必然与朝廷“法度”有碍。在阁婆惜发现他给晁盖通风报信的事情后,他的小吏生涯也就宣告结束了。为了活命,他只能出逃。

经过劫法场等风波,宋江终于不得不上了梁山。因为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缘故,在他内心深处还是鄙夷这种“落草为寇”的行为的。他知道上了梁山离“显亲扬名”“忠君报国”的理想越来越远了。所以,在他的心灵深处,上梁山落草只是蛰伏寻找机会的一个“避风港”而已。

这种心理在小说中处处有体现。按照北宋的刑法,宋江与“梁山草寇”交往,是不会判死刑的,倘使运气好,遇到大赦,还可能减免刑罚。他肯定是知道这个情况的,因此在他杀了阎婆惜后,逃难时第一想到的不是落草上梁山的。他偷偷回家对父亲说:“若遇宽恩大赦,那时回来父子相见。”他先后躲到柴进、孔太公庄上,并没有去梁山找晁盖。在孔太公的庄上.偶遇正要前往二龙山落草的武松,又认识了打家劫舍的王英、燕顺,但他没有随他们去梁山。

宋江到了清风寨后,只因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夫人诬陷宋江为清风山贼头,飞报官府拿了宋江,逼得“花荣大闹清风寨”,又引发清风山英雄大闹“青州道”。在这样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宋江只能选择落草为寇。后来他在奔梁山的途中,被父亲骗回家。在家里被官府派人捉住投入大牢,遇赦刺配江州。偏偏他喝了酒,借着酒兴在浔阳楼题反诗。倘使不是这样,他服刑到期后,终有一天会与父亲团聚。但他在浔阳楼题的反诗使他再获死罪,彻底断了他的心愿,为了活命只能上梁山。

他在梁山上,不是为了“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早有谋算,他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他不会长期地做贼寇。他始终觉得“受招安”“归顺朝廷”才是上山的根本目的。在晁盖死后,他坐上第一把交椅,当时便将“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为了增强梁山的实力,扩大梁山的影响,他组织好汉们攻打曾头市、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使朝廷不敢小看梁山。

宋江这么做的目的,便是让朝廷来招安。如此说来,梁山事业只是宋江实现功名梦的一个筹码。可悲的是,他惑于小利、无视大局,幻想在奸臣当道的宋王朝接受招安,这便注定了梁山事业的失败。当时正值北宋末年,朝廷腐败,对外卑躬屈膝,缴纳岁贡;对内横征暴敛,盘剥百姓,一时间民不聊生。各地有血性的好汉被逼无奈,纷纷占山为王、落草为寇,他们反抗压迫、替天行道。在这样的时候,可以干一番大业,宋江却选择“投降”,怎不令人唏嘘?

可以说,儒家提倡的“建功立业”“显亲扬名”“封妻荫子”是宋江人生悲剧的主因。宋江内心的尽忠就是效忠朝廷,其实是为了“实践”他的造反—招安—做官的投降主义路线,“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实现“博个封妻荫子”的梦想。宋江费尽心机要重回归官僚体制,戴上乌纱帽,得到当官的种种待遇。宋江标榜的“仁义”,绝不是像晁盖那样仗义、仁义,而是为了得到私利。宋江在江湖上做人情,与接受朝廷的招安,同样是一种投机。但作为头领,宋江将自己的个人私利凌驾于众多英雄好汉和梁山事业之上,最终导致了梁山事业的失败。到头来没有一个是赢家,怎能不使人恨宋江骂宋江呢?

宋江将与梁山好汉并列在一起,其实他不是好汉。假借好汉之名,去行祸害其他好汉之事。招安之后,他驱使众多好汉为北宋朝廷打败众多反叛势力,元气大伤,他难道不知道这是朝廷的“毒计”吗?他的短暂的功名,是建立在好汉们的尸骨之上的,充满了血腥味,是残忍无情的权力游戏。

宋江凭借江湖义气在梁山好汉圈子中唤风唤雨,他的政治智慧根本不足以支撑招安之后的困局。他的可笑之处在于他以为一纸招安诏书下来,就会把他和他的黑圈子完全漂白。这分明是北宋权臣眼里的幼稚之举!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作权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