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政 >正文 当前位置: 时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丨一个超大型移民安置区的基层民主“心得”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1-08-10
字体:

  新华社银川8月9日电(记者张亮)移民的管理和融入,是各类移民安置区面临的共性难题。作为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23年来安置了23万西海固移民。多年来,红寺堡区以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为抓手,让基层民主成为移民融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润滑剂”。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解决宁夏西海固地区“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国家支持宁夏在中部干旱带建设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红寺堡区这个亘古荒原引入黄河水后,成为23万西海固移民的新家园。

  “我老家西吉什字乡的”“我从海原郑旗乡搬来的”,在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几位在村口“扯磨”的老汉向记者说起自己的老家,竟然各不相同。“全村3800多口人,来自西海固20多个乡镇。”永新村村支书李文彬说。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搬迁之初,红寺堡区移民群众之间相互不了解,村级组织建设相对滞后,贫困发生率高,乡村治理一度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红寺堡区以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为抓手,逐步探索出一条“还权于民、民主决策、取信于民、化解矛盾”的基层民主新路子。

  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选好村民代表是基础。红寺堡区以村组巷道布局、村民姓氏家族等因素进行“划片切块”,每5户至15户推选一名村民代表。通过户推代表、签字确认、建立档案、公开公示等程序,解决“谁代表我”“我代表谁”的问题。

  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白墩村村民贾满智2018年不幸患上脑瘤,仅手术费就花了20多万元。村民代表李志辉得知情况后,主动将贾满智家的遭遇上报村委会。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后,不但将贾满智纳入建档立卡户,还给他妻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

  在基层实践中,由于操作不规范或重视程度不够,民主程序很容易执行走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红寺堡区推行“五步工作法”,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记录、决议内容以及合法性审查和上级监督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马生梅老伴儿去世了,一个人生活比较困难,她提出申请2000元临时救助,大家什么意见?”“同意”“同意”……在红寺堡区玉池村,记者随机翻开一本《村民代表会议“五联记录本”》,看到里面清晰地记录着临时救助户确定、村集体收入分配、移风易俗示范户评选等村务的方方面面。记录本既反映了会议结果,也记录着每位村民代表的发言意见。

  村级“民主议事厅”的规范运行,有效解决了干群关系紧张的移民区后遗症。“老百姓对基层干部信任感增强了,对村级事务关心了。移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越来越高,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红寺堡区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说。

【责任编辑: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