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 English  
国际新闻 中国新闻 大地栏目组 亚太经济 廉政反腐 体育 书画家 军事 教育 公告
诗书画院
蒋兆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艺术家?
  发布时间:2017/9/7   来源:雅昌艺术网   记者:杨晓萌

  蒋兆和,应该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最憋屈的艺术家。

  因为受到过徐悲鸿的指点,建国后他对中国画教学的贡献一直被徐悲鸿的观点所掩盖,不被人重视。

  因为《流民图》太出名,蒋兆和被误认为是一个只能画“流民”的画家,1949年后,当“流民”都过上了好日子,蒋兆和就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蒋兆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艺术家?

  抛弃油画,专注于中国人物画

  提起蒋兆和,我们最常见到的是这样一段评价:他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创造性的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蒋兆和早期的设计作品

  作为一名水墨人物画的宗师级人物,蒋兆和的处女作并不是中国画而是油画。1904年,蒋兆和出生于四川泸州一败落的书香世家,幼年随父亲学习诗文、书法,16岁时,因母亲吞食鸦片自杀,为了生存,不得以只身前往上海谋生。因为自幼对美术感兴趣,蒋兆和就自学了素描、油画,然后到百货公司做橱窗、广告牌、商标、时装等设计,间或创作一些油画作品。

  1932年,蒋兆和为抗日将军蒋光鼐绘油画像

  1933年,蒋兆和为抗日将军蔡迁楷绘油画像

  1929年,蒋兆和以油画作品《江边》参加了上海举办的“中国第一届美展”,这件作品画的是上海一个穷困黄包车夫的生活状态。1932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蒋兆和参加了临时青年爱国宣传队,为了宣传抗日,蒋兆和用油画手法为上海十九路军的总指挥蔡廷锴、蒋光鼐做了画像,随后这两张作品被印成画片,被上海军民举着在大街上游行抗日。

  《黄震之雕塑》20X20X55cm 1933年 中国美术馆藏

  除了油画,蒋兆和还自学了雕塑,1933年至1935年间,蒋兆和分别为黄震之、齐白石等人创作了雕像。

  1935年因为战争的原因,蒋兆和没办法在上海美专教书了,这时正好他的一个老乡想让他接替他在北平的画室,于是,1935年,蒋兆和转入北平结束了他在上海的十年生涯。

  《呵,要快看好消息(卖报)》83X49cm 1936年 泸州博物馆藏

  《与阿Q像》

  其实蒋兆和初入北平的身份是位油画家和雕刻师,但他初次进入人们视野是通过水墨画《卖小吃的老人》,这件作品描绘的是一位重庆街头卖小吃的老人,技法上虽然是以水墨画的形式表现,但素描的痕迹非常重。随后,蒋兆和又创作了《与阿Q像》《街头叫苦》《卖二胡》《卖紫桐》等作品,创作重心完全转移到了水墨人物画。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转变,美术史论家刘曦林是这样解释的:蒋兆和创作的第一张水墨作品是《换取灯》,这张画是艺术家在1936年回老家四川途中创作的,一天,蒋兆和“突然想我干嘛画油画,油画时间这么长、这么累、这么费劲,我像做梦似的就把油画箱落下了,开始拿着四川人造的土纸,当地生产的一种麻纸开始画了一张人物画。”

  一个艺术家创作形式的转变应该有着复杂的原因,刘曦林教授记录的这件往事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编者认为这并不是蒋兆和转变创作方式的主要原因,其中应该还与徐悲鸿有关。

  创作《流民图》,确立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1927年,还在上海的蒋兆和认识了刚从巴黎留学回国的徐悲鸿,并将自己的素描、油画拿来让其点评。徐悲鸿对蒋兆和非常赏识,不仅让他住到自己画室,还让蒋碧薇做他的法文老师,推荐其出国留学。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蒋兆和没能出国,但徐悲鸿关于中国画的改良理论对蒋兆和影响极大,徐悲鸿认为我们可以将西方素描写实观念和手法融入传统中国画,进而达到改造中国画的目的。

  “应该在我们国家多培养画写实的人才,我学西画就是为了发展国画……你的画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走的是写实主义道路,一定要坚持下去,必定有大成就。”虽然当时蒋兆和的主要创作形式是油画,但是徐悲鸿的这番话对蒋兆和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蒋兆和后来回忆说:“由于徐悲鸿的指点,这个艺术的根本问题才在我的思想上更加明确起来。” 蒋兆和逐渐去掉了画广告画的艳俗之气,开始直面现实生活,并坚定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蒋兆和的儿子更直言:“没有徐悲鸿就没有蒋兆和。”

  《流民图》(前半卷)200X1227cm(全卷200X约2600cm) 纸本设色 1943年 中国美术馆藏

  1946年,蒋兆和根据抗日战争时期4200万中国人民自西向东迁徙的历史,创作了《流民图》。“当敌人铁蹄之下,田园不保,庐社为墟,少壮散之四方,老弱转乎沟壑,奸淫掠夺,屠杀焚烧,其身受之惨戚情形,虽人间地狱,不足以喻其万一也。兆和疾首痛心,窃不自量,思欲以素楮百幅,秃管一枝,为我难胞描其境象,远师郑侠之遗笔,而作后流民图。”

  理论家尚辉也说到:“在抗战时期最能休现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中国人物画,是蒋兆和创作的《流民图》。这幅在中国画史上出现的第一件表现悲壮惨烈情感的巨作,用写实主义的造型语言和人物的心理刻画,给历史留下了民族屈辱与抗争的记忆。”

  蒋兆和的《流民图》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艺坛上确立了崇高的地位,也确立了他后来成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代巨匠,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开山鼻祖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今天一提起蒋兆和,就不得不提《流民图》的原因。

没有徐悲鸿就没有蒋兆和?

  除了《流民图》,蒋兆和对中国画的重要贡献还包括他与徐悲鸿共同提出的关于写实水墨人物画的理论与创作方法,理论界将其概括为“徐蒋体系”,其特点是:以传统人物画作品为底版,加上写实油画的造型和色彩等技法来表现现实题材。

  但是,对于“徐蒋体系”当中蒋兆和意义一直是艺术界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徐悲鸿从来没有当过中国画系的老师,在中国画教学徐悲鸿作用有限的,如果徐蒋体系能够成立,蒋兆和是不是一直在践行徐悲鸿理念?”一直对蒋兆和进行研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华天雪在近日势象空间举行的蒋兆和研讨会上提出了上述问题。

  对此,北京画院美术馆执行策划薛良则认为:“徐悲鸿先生他是提出了中国画改良的观点,而且教学中有过相关的主张,但是很不幸他1953年就去世了,我认为蒋先生可能就是徐悲鸿教学改良实践者和改良者。因为在蒋兆和的《国画人物写生的教学问题》中,蒋先生并不同意将素描作为一切教学的基础,他认为白描才是中国画教学的基本原则,将其提高到了非常高的高度。”

  对于蒋兆和在中国画教学的贡献,著名画家、蒋兆和的学生王迎春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我认为蒋兆和可以说是新中国传统人物画过渡到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开山鼻祖。通过他,我们才能够用传统的毛笔画现代人物。因为在过去,所有用毛笔画的人物都是古典人物,而蒋兆和则是第一个用毛笔画了大量解放后的现代人物,我们都是他的学生,在他的基础上,才开始用传统笔墨表达现代人物。”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对于中国画的改良,徐悲鸿固然提出了一个大的方向,但是具体的实施蒋兆和功不可没,甚至蒋兆和的教学体系完全可以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有别于徐悲鸿的新的教学方法?

  建国后蒋兆和的创作处于停顿状态?

  有人说蒋兆和在1949年之前走完了自己的创作盛期,连蒋兆和自己也说“解放后我一张好画也没有”,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给爷爷读报 97×80cm 1952年

  1952年底,蒋兆和创作了《给爷爷读报》,1953年,这幅作品被《红领巾》杂志选了封面;1954年9月,《给爷爷读报》首次印刷了3万张宣传品;随后又入选小学生五年级图画课本,印刷126万册,走进了全国的小学生家庭,成为父母们与少年儿童们所熟悉的画作。

  1956年3月,人民画报发表了毛主席在工作的照片,蒋兆和根据这张照片画了一幅《毛主席在工作》,作品完成后立即被印成了名信片,广为销售。

  倪志福像 80×55cm 1964年

  1964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蒋兆和画了倪志福、陈培要、姜茂琴、许洪度等四位劳动模范,随后,《倪志福像》与《姜茂琴像》被刊登在了1964年5月1日的《北京日报》上,全国人民以此为范本,有了对楷模的最初认识。

  《杜甫》

  《曹操》

  《李时珍》

  还有《杜甫》、《曹操》、《李时珍》等历史人物,我们对他们形象的最初认知大都是通过蒋兆和的这些历史人物画……

  纵观蒋兆和改革开放后的创作,我们发现他创作的经典作品并不少,“解放后,蒋兆和对艺术创作的探索仍在继续,之所以我们会觉得他的艺术产生停滞,是因为大家对悲剧和喜剧的感受不一样。解放前,蒋兆和以人类的灾难为主要描绘对象,解放后,人们生活越来越好,蒋兆和的画面风格也趋向于平和,所以大家看到这些作品觉得没有解放前的更有冲击力。实际上解放后他是通过创作来解决自己教学中遇到难题或者问题。” 北京画院美术馆执行策划薛良在势象空间举办的蒋兆和艺术研讨会上这样说到。

  小孩与双鸽 68×50cm 1979

  蒋兆和女儿蒋代平(笔名欣平)在解析父亲《小孩与双鸽》这件作品时,提及了一个细节,“四人帮”倒台后,“秩序一步步恢复,改革一步步开放,人们的思想一步步解放。母亲经常对父亲说‘要放,还要放。’母亲指的是笔墨。笔墨怎么表现才算出新,才算开放,才算从压抑中解放出来,他们始终没有讨论出答案。母亲不满意,父亲就把画稿从画板上撕下来,母亲把画稿团成团,扔进垃圾桶里。父亲一遍遍画,母亲一次次仍。一日复一日,成功留下来的画作少之又少。”从这些往事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蒋兆和对笔墨的深入研究与试验,蒋兆和建国之后的创作并非处于停顿状态。

  学写字 46×63cm 1978年

  从现存的作品中我们发现,建国后,蒋兆和最常表现的题材有小孩、鸽子、历史人物像等。《学写字》、《小孩与双鸽》等作品中,蒋兆和以外孙和儿子为模特,表现了孩子们在和平年代无忧无虑的童年。蒋兆和曾回忆说:“多少年来我对自己的家世和童年闭口不谈,因为那太少欢乐的童年给我留下的只是痛苦的回忆。”正是因为这样,他希望子女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子女的快乐也是蒋兆和创作的动力来源。蒋代平在回忆自己父亲的创作时也说到:“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小弟快活的每一天给父亲莫大的满足与创作动力,他的一笔一墨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83X132cm 纸本设色 1949年

  鸽子题材最早出现在蒋兆和1949年创作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幅作品里,画面中有5只白鸽围绕在工人农民脚下,随后艺术家又创作了多幅小孩与鸽子的作品。晚年时,蒋兆和的鸽子多与山石植物相结合,可以说鸽子伴随了蒋兆和的后半生。从《流民图》到和平鸽,蒋兆和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和平。

  此外,蒋兆和也画历史人物像,一生总共塑造了几十幅古人像,且幅幅皆精品。之所以创作这些作品,是因为“我画历史人物,不是要逃避现实生活。……画古人,看他当时与国家、与民族、与人民的关系,有利于激发现代的青年,教育青年一代,要有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正义感,使青年一代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要有所知。”

  【结语】蒋兆和女儿蒋代平曾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我能理解父亲,他的表达是一种‘渴望’,中国人有太多的渴望,经历战争,渴望和平,经历运动,渴望安定。经历教育的十年断层,渴望重返讲堂。”蒋兆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的艺术创作,无一不含着“渴望”。

责编:周勇

要  闻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同杜达、拉赫蒙通电话
中央有关部门听取香港各界对完善"爱国者治港"有关制度的意见 夏宝龙出席
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 汪洋出席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被判3年有期徒刑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4日召开
中国脱贫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暂停台湾菠萝输入大陆完全合理必要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姓  名
身份证号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亚太经济新闻网 凤凰通讯社 中国网传媒经济  中国青年网 华讯网 央视网 央广网 映象网 凤凰网 中联部 中国新闻网 龙子网 国新办 中国网信网 未来网 中国纪委监察部 中编办 紫光阁 法制网 中青在线 微信公众号  
  主页  关于我们  会员专区  网址:www.cinm.hk  新闻热线:18137825188  豫ICP备17050924号